语音播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1期)000823
J.Shanxi Agric.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No.1V01.72008
日韩民族主义的表现及对策
胡燕,李众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从中国所处的东北亚的基本形势——中、日 、韩三强并立 、且相互阃影响巨大的现状
出发,重点分析了日、韩两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特点及发展现状.阐明了日韩民族主义对中国
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
关键词:民族主义;日本;韩国
中图分类号: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6X(2008)01—0058—03
Manifes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Nationalism of Japan And Korea
HU Yan et aI.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China)
Abstract: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East Asia where three powers exist simuhane—
ously and affect mutually,the form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ism in Japan
and Korea a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s of nationalism in those two countries on China are presen—
ted.And a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end.
Key words:Nationalism;Japan;Korea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但在林林总总的国际关系中,周边关系的好坏显然会对我国的和平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近年来,作为东北亚三强的日本、韩国与我国的经贸往来以及政治关系日益密切,而且都在寻求逐渐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甚至军事大国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两国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民族主义高涨,并且对其内政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分析日韩两国民族主义的现状对我国处理好与这两个近邻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
一 、民族主义的涵义
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指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 、群体或一个民族内部的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民族力量 、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oD]
马克思H・玻赫姆认为:民族主义从广义上说,’指的是在整个价值系统中将民族的个性放置于一个很高的位置(类似于爱国主义)的态度;从狭义上讲,民族主义意味着在损害其他价值情况下的一种特别过分、夸张和排外的强调民族价值的倾向,结果导致自负的过高评价自己的民族而贬损其他民族 。[23
以上关于民族主义的不同定义将民族主义这一抽象概念功能显性化了,我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民族精神 、一种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推动也可以制约该民族的发展。
二、日本民族主义的种种表现
日本在历史上与我国有不少的恩恩怨怨,在上千年的交往中,中日两国曾经有过“蜜月期”,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隋唐时期,当时,两国的友好交往曾经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但是到了近代,尤其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大力推行扩张主义政策,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中日之间也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时期,两国人民 、特别是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在日本的对外扩张过程中,其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 。作为战争危害的制造者,同时又是战争受害者的日本,本应汲取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历史似乎有意
收稿日期:2007-11-12
作者简介:胡燕f1977一),女(汉).山西文水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方面的研究 。 万方数据
胡燕等:日韩民族主义的表现及对策
和人们开玩笑,近年来,民族主义思潮在日本日益壮大。
日本的民族主义出现可以追溯到从1603年开始的德川时代,但在明治时期才具有了它的现代形式:有着法西斯主义基础的哲学,在整个地区和世界造成不稳定 。
传播民族主义并使其本土化的,主要是日本的“知识武士” 。代表性人物主要有伊藤博文 、山县有朋等,他们的主要论点有:“国民”论——“天赋自由”与“独立自尊”;“国体”论——“主权在民”与“主权不可分割”;“日本优越”论;“民族”论——“民族”即“国家”与“社会”;“法治”论——“法律保护”与“民族幸福”;“文明”论——“文明民族”与“富国强兵”;“自由”论——“民族自由”超越“个人自由”;“平等”论——“对国家的平等义务” 。从这些代表性人物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民族主义的某些特征。
从上面的一系列论点,可以看出, 。日本民族主义同时具有“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两大特点。这两者的高度结合,既推动了El本经济的起飞,但也有可能使日本脱离正常的发展轨道 。日本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在二次大战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他们也因此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二战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日本的民族主义曾经降到了次要的位置,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国家陷入了经济低迷的发展状态,而与此同时,与它毗邻的国家,如中 、韩等国的经济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日本人内心躁动的民族主义情绪又重新抬头 。
2003年11月15日,中国女排以3:0战胜日本队,以11连胜的战绩重夺世界杯冠军。可是出乎中国观众意料的是:日本电视导播在三局比赛结束后竟没给获得冠军的中国队一个镜头!这一发生在体育赛场上的事件,虽然很小,却是日本人民族主义心态的折射 。[3]
在2001年初,日本右翼的领军人物 、发行60万册美化侵略战争连环画《战争论》的作者小林善纪和他的同伴就声言,他们不愿被戴上“右翼”的帽子,更愿意让人们称他们为民族主义者,他们公然承认这是因为“民族主义”比‘‘右翼”在日本更具感召力。名头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国民中出现的民族主义情绪和迎合激进民族主义的态度。[3]
回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宣扬“大和魂”会丢掉位子;而今天,日本政要屡屡跨越政治军事禁区却得到国内阵阵应和声。日本当局借助反恐战争 、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等机会,完成了一系列国内立法,实质上已经使日本和平宪法空洞化 。2003年春夏之交,日本制定《有事法制》,发射间谍卫星,加紧研制开发导弹防御系统,甚至研发核武这一往日的“禁忌话题”也公然提上桌面,这些不断突破禁区的言行背后,没有其国内涌动的民族主义的支持是难以想像的 。
日本同时与中、俄、韩三国有领土纠纷,但是它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尤其是处理与中韩两国的领土纠纷时,表现出十足的霸道,其某些表现甚至为不少日本人所不齿,再加上日本不断强化对钓鱼岛的控制,强化与“台独”势力的勾结,这种种表现不得不让我们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日本,你究竟往哪里去?
三 、韩国民族主义的种种表现
朝鲜民族在历史上一贯保持着事实上的独立地位。二十世纪初,朝鲜被日本强行合并。二战后日本帝国战败,朝鲜光复后又发生了内战。朝鲜半岛南北分治后,北朝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南朝鲜实行美国式民主主义政治制度并处在美军的占领管制之下。因此,反美 、反日与争取民主运动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韩国民族主义运动的三大主题。
韩国人民族主义情感的强烈是举世闻名的 。在韩国,每当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做了什么手脚,或者美国驻军又制造了什么过分的举动的时候,民众往往会在军警的警戒线外自发的进行种种激烈的抗议 、示威 、甚至焚烧被抗议国国旗等活动,来充分宣泄自己的情绪 。
2001年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当天,20名韩国青年聚集在汉城独立门,一起砍下自己的一节手指,包在国旗里,寄给日本驻韩大使馆,以示抗议。[‘]
韩国人喜欢用国货 。大学教授几乎人人开车,但没看到一人开的是外国车 。大街上的广告尽是“HUNYDAI(现代) 、SAMSUNG(三星)、LG (乐喜金星)、KB(大韩银行) 、KT(韩国电信)”等民族企业及品牌,难见 。可口可乐”、“百氏可乐”等欧美产品广告 。就连在街头零售水果的农民也在车上写着“身土不二”(本国产品牌之意) 。从这些随处可见的韩国现象背后,我们都可以发现经济民族主义的端倪 。
近年来,韩国国内掀起一股“正名”的文化潮
万方数据
一60一
流。汉城市政府积极研拟将建都600年的“汉城”更改为接近韩语发音SEOUL的新汉字名称“首尔” 。韩国这次改换首都名称绝非表面那样简单,而是包含深刻的原因 。“汉城”是中国人数百年来一直习惯称谓的名字,虽然它由韩国的先人所起,但现代的韩国人总觉得不是本国的名称,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汉朝。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韩国官方为这次改名的解释,仅仅是表面的,是以国际惯例和便于国际交往来掩盖更加深层的心理情结,努力摆脱汉字文化对韩国深厚影响的一种尝试。联系到韩国史学界正在为把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高句丽”古国历史作为朝鲜历史的一部分,而与中国史学家大打笔墨官司的事件,可以得出结论——韩国民族主义开始自我膨胀。一向在对华关系方面谨慎从事的韩国做出这种令人不胜其烦却又无伤大雅的举动,表明中国或多或少地成为了韩国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寻求平衡与补偿的对象 。
如果前面的现象我们可以作为个案来对待的话,那么,在韩国越来越响亮的所谓“收复间岛”的口号,则是一个涉及韩国领土野心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间岛”是韩国人对中朝界河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的称呼 。历史上看,明清两朝,朝鲜是中国的属国 。双方都承认两国的边界在鸭绿江和图们江。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东北——东北亚成了是非之地。沙俄开始侵占东北。原本东北是当时清朝统治者满洲人的“龙兴之地”,不允许中国内地人到东北 。此时为移民实边,放宽对朝鲜方面边禁。结果有大量朝鲜平民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东北的荒地开拓,这就是中国今天的朝鲜族的源头。当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1期)2008年
时清政府要求这些朝鲜流民全部回国,但朝鲜的国王高宗向中国提出:朝鲜人只是渡过了图们江,而没有越过他认为的中朝界河海兰江,所以请求不要遣返当地垦民 。这就是历史上间岛之争的源头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韩国的经济腾飞,韩国右翼民族主义抬头,重提所谓“间岛”问题 。同年韩国兴起所谓“恢复国史”运动,“间岛”问题也是核心内容 。这个学派的安浩相更是认为韩国历史上的百济王国的领土包括今天的中国北京,甚至一直南达中国浙江的绍兴!很多韩国青年却都接受了这种观点。“间岛”问题很可能成为中韩关系的不定时炸弹。
韩国人特有的‘‘我们”意识,与爱国心 、民族主义相遇时,立刻就会演变成过激的民族主义,带有无比的排他性 。现代的民族主义都多多少少带有排他性,然而,韩国却陷入了“我们”才是世界最优秀民族的朝鲜民族中心主义,以自恋和傲慢的心态看世界。这对于各个历史上多次遭受侵略的国家,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四 、对待日韩民族主义的正确态度
我们在对待日韩两国民族主义的问题上,应该理性务实,正确的做法是: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展现出大国的胸襟,宽以待人,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问题;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如“领土 、能源”等方面,必须站稳脚跟,据理力争,寸步不让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更好的处理与东亚邻国的外交关系,从而为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Nationalism,A Report by A Study Group0f Members of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R].London,Frank Cass and Co.Ltd.1963:xviii.
[2]Max Hildebert Boeham,Nationalism:Political,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Z].New York,1937,Xh231—232,转引白
Louis L.Snyder(ed.),The Dynamics of Nationalism,Readings in Its Meaning and Development[M].New York,D.Van Nostrand Company,Inc.,1964:25.
[3]李慕瑾.日本新民族主义抬头民众互相敌视危及中日关系[N].国际先驱导报,2003—11—23(1).
[4][美]里亚・格林菲尔德著.张京生,刘新义译.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65—387.
万方数据
日韩民族主义的表现及对策
作者:胡燕, 李众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北京,100024
刊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 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7(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Nationalism A Report by A Study Group of Members of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63
2.Max Hildebert Boeham Nationalism:Political,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1937
3.Louis L.Snyder The Dynamics of Nationalism 1964
4.李慕瑾日本新民族主义抬头民众互相敌视危及中日关系 2003
5.里亚·格林菲尔德.张京生.刘新义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 200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杨宁一.YANG Ning-yi战后日本民族主义的演变--兼对"新民族主义"概念的质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形成了保守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类型的民族主义.占领结束后,右翼极端民族主义复活.这四种民族主义力量的消长制约着战后日本民族主义总的走势.在战后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民主主义的民族主义持续高涨,1960年安保斗争时达到顶峰.此后,在民族本位主义基础上尊崇传统 、追求民族富强的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并且日趋强硬,直至今天.近年来,右翼极端的民族主义虽活动猖獗,但并没有取代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在目前日本民族主义中的主导地位.因此,用具有大国主义 、皇国史观 、否认侵略战争等含义的"新民族主义"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民族主义并不全面.这种过于简单化的提法,不利于正确认识日本的政治形势,也不利于采取恰当的相应对策.
2.学位论文盛作文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当代日本外交的影响2006
当代日本外交及其政策分析,一直是我国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对此,众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了大量深入而有见地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入手,对当代日本外交的发展变化及其特征,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日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舞台上越发活跃,其外交政策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与变化,十分引人注目。与此同时,随着冷战的结束,日本国内新民族主义也得以迅速兴起,并成为影响当前日本政治 、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显然,新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也要对日本的外交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如何从民族主义的视角分析当代日本外交的发展变化,这在当前应该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因此,本文的研究主题就是,以冷战后日本国内兴起的新民族主义为背景,分析当代日本外交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分析影响当代日本外交的民族主义因素.
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兴起,既有复杂的现实基础,又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既是日本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又是国民记忆深处某些意识的日渐复苏 。新民族主义通过影响日本的外交理念、决策者和外交的内容与目标进而对当代日本外交产生影响,并使其表现出了既有自主性又有依附性 、既有理性又有非理性的特点 。并且,随着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日益高涨,当代日本外交的这两对矛盾性特点将更加突出和明显。
具体来说,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是提出本文研究的主题——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当代日本外交的影响,并对研究该主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当前学术界对该主题的研究现状 、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全文的结构安排等进行阐述与说明 。
第二部分是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兴起 。本部分首先分析民族主义的概念与特点,以作为下文立论与行文的基础,进而围绕着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表现及其历史渊源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性质作出分析和判断。民族主义之于日本并非新鲜事物,但它在冷战后的兴起则是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因而必然要对包括当代日本外交在内的诸多方面产生相应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冷战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对当代日本外交的影响,这是全文的核心内容 。本部分首先对当代日本外交的特点作出判定,认为当代日本外交表现出两对既矛盾又统一的特点:既有自主性又有依附性 、既有理性又有非理性:再进一步分析新民族主义对当代日本外交及其特点的影响,认为新民族主义主要是通过外交理念 、决策者 、外交的内容与目标这三个渠道影响当代日本外交的,并使其表现出了相应的特点;最后对新民族主义影响下当代日本外交的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的阐述 。
第四部分是结束语,主要是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从理论抽象的角度,对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当代日本外交的影响作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以结束全文 。
3.期刊论文熊孝梅.谢恩芝浅析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影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社会生成了"新民族主义","新民族主义"思潮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与旧的民族主义有所不同,但在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这个本质上与旧的民族主义并无区别.日本"新民族主义"实质是一股极右思潮,它对日本政治右倾化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警防日本政府再次把亚洲各国拖进战争的深渊.
4.期刊论文黎跃进.LI Yue-jin简论日本战后民族主义文学-日本问题研究2009,23(4)
日本战后的民族主义文学表现在对侵略战争的认知态度 、对日本战败的屈辱感受和右翼民族主义的复兴.日本"战后派"的作品很少反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相反还存在有意无意弱化甚至掩盖战争"侵略本质"的倾向.以林房雄为代表的右翼作家变本加厉,民族主义思想走向极端化和系统化.随着
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日本当代文坛"集体失忆",将目光转向个人内心的不安和日常生活,形成"反抗战后"的文学潮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极右作家,强调民族精神,美化侵略战争,谋求世界霸权.战后日本文学民族主义的根底是日本民族优越论.
5.期刊论文张海中庸与极端——日本民族主义的周期律-金山2010,02(6)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有其发生至消亡的过程.伴随民族的同化,国家的消亡,民族主义也会退出历史舞台,这是趋势,但不是当今的现实.现实中
的民族主义虽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却历久弥坚,风头正劲.就以日本而言,其民族主义近年来就有愈演愈厉之势,作为中国的近邻,又是世界的强国,对日本的民族主义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正是基于此,本文对日本民族主义作了粗浅的探讨,希望总结问题,于中日间的交往有所裨益.
6.期刊论文邱建伟.QIU Jian-wei大民族主义与日本政治主流意识-理论导刊2005,""(12)
大民族主义是日本民族主义的延伸,是日本近代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大民族主义以新国家主义形式出现,其特征是政治上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经济上谋求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新国家主义作为政治的表层,在日本政治和文化的深层隐藏着大民族主义意识,并与经济、政治 、文化相作用.日本经济的成功使大民族主义意识复苏,在政治、文化中蔓延和渗透,新国家主义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为重,具有现实性和煽动性.大民族主义正成为日本国民的政治主流意识.在对日关系上,应充分认识到日本政治右倾的公众基础.我们应当从这个高度来思考"对日关系新思维".
7.期刊论文杨夏鸣日本新民族主义及其兴起的原因与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2)
自20世纪80年代末,新民族主义开始在日本兴起.其表现形式为美化侵略历史、鼓吹皇国史观、放弃和平宪法和拒绝国外批评.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国内和国际的原因,但日本年轻一代的政治家、学者的"超越战后"意识及改革日本经济的求变惯性是日本新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在新民族主义的影响下,日本的内外政策会趋于强硬,但新民族主义并不等于军国主义.
8.学位论文姚虎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评析2007
本文试图从理论的高度 、从历史渊源去深度解读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尤其对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做出全面的分析与解读,同时浅述对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的思考和看法.日本是我们的邻国,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和很深的文化渊源,但近代以来也有着一段不愉快的历史。尤其是近年来围绕教科书事件 、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反映了日本国内不断增长的新民族主义倾向,这也是横亘在中日两国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 。与此同时,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
9.期刊论文马伟涛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对日本政局的影响-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05,11(1)
90年代中期日本兴起的新民族主义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日益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潮,并在事实上不断影响日本政局的发展.研究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10.期刊论文何英莺.于迎丽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及其教育根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日本最近的许多政治活动表明了极端民族主义抬头的倾向 。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有着深刻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但历史上日本政府对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极大促进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近代以来的历次教育改革证实了这一点 。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反映出日本对待历史和历史教育的一贯不诚实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为极端民族主义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温床 。极端民族主义是军国主义的前奏,其抬头的倾向足以引起亚洲其他国家的警惕 。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xnydxxb-shkx200801017.aspx
授权使用:延边大学图书馆(wfser27),授权号:a2bcd3f4-5333-4a0a-8075-9e1901804e97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4日
。